一个小学生的妈妈一次煮了18只虾,这个小学生一口气就吃了17只.妈妈想尝尝虾的味道,便吃了最后一只虾,不料却遭到孩子的责怪;"你明知道我最喜欢吃虾的,为何吃掉最后一只虾?"妈妈气得掉下眼泪.
故事中孩子的自私程度令人震惊.其实,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并不鲜见,比如孩子们只知道父母经常吃鱼尾、虾头、包子皮、饺子皮,并不知道父母真正喜欢吃什么.很少人孩子流畅地说出父母的年龄和生日,更不知道父母穿多大号的衣服、多大码的鞋.
[B]固然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但对等的、爱平衡的爱才更和谐、更美好、更长久.[/B]而如今,父母与孩子自己对等的爱非常少见,大部分处于失衡状态.以前面的故事为例,父母与孩子爱的比例为17:1.这样的比例让人寒心,令人担忧.而这个"1"显得非常无力,因为这个"1"里面包含着孩子的不情意与责怪.如果不是妈妈想尝尝虾的味道,那个小学生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将最好一只虾吃掉.
据说,日班一家公司招聘员工有个条件,看这个人是否为自己的母亲洗过脚.那家公司认为:一个没有孝心的人,很难在工作中尽职尽责.而长期而来,我们一直在强调对孩子智力的培养,忽略了对孩子人格的塑造.许多孩子只会"被爱",不会"爱".
所以,当孩子说出"你为何要吃掉最后一只虾"时,你首先不应该感觉到孩子的自私,你首先应该感觉到你是一个失败的教育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4-8 17:58:1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