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的回忆
标题:
从李清照的词中看宋词的复雅z
[打印本页]
作者:
老鼠飞上天
时间:
2004-4-13 13:59
标题:
从李清照的词中看宋词的复雅z
宋初词坛,文人创作主要沿袭花间、南唐词风,多小令之作,民间词的词风影响了一些流连花柳巷陌,为歌伎填词作曲的失意文人,逐渐渗透到文人词作中,由柳永至晏殊、苏轼及其同时代人,以及女词人朱淑真、李清照等。他们所持的共同标准,主要是在内容上,要求在词所允许范围内,做到纯正而合乎规范,高雅而不庸俗,将词诗化,崇尚气格以尊体,这便是复雅。在诗庄诗媚的前提下的内部革命,并不否定词的软媚艳情的性质,但要清丽不俗,带上了浓厚的文人书卷气。
李清照出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约在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以后离世。济南人。她自号易安居士,她的词被称为“易安体”,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宋代词坛上一颗璀灿的明珠,她的词打动过成千上万人的心,被誉为“婉约之宗”。数百年来,一直享受着人们的纪念。建筑在山东济南李氏故居之址附近的李清照纪念堂,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人,寻觅当年芳踪,诵读传世之名篇,追慕垂后之高风。不少人挥毫题咏,郭沫若为题诗: 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飘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秋是著书。诗概括了李清照生前不幸遭遇和死后盛名不衰的原因。李清照的卓越才华,在当时就赢得许多人的称赞,王灼在《碧鸡漫志》中写道:“易安居士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儒学大师朱熹对李清照也是推重的,说:“本朝妇人能文,只有李易安与魏夫人”。10魏夫人即徽宗时担任过宰相的曾布的妻子,她的词虽然也颇堪一读,但就艺术技巧而言,距李清照相差甚远。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不仅远远超过和她同时代的闺阁词人,就是一般男性词人也难以和她争雄。在高雅绮丽的词学殿堂上,她甚至可以和负一代词君的秦少游、黄山谷诸人分庭抗礼。清代李调元说得好:易安“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11
李清照之所以能在词的创作上取得卓著成就,和她少年时代接受的家庭教育有极大关系。她的父亲李格非,曾做过礼部员外郎和提点东京刑狱等官,同时以文才称名于当世。母亲王氏,也颇有学识。这种家庭的文学气氛,宛如春风细雨,哺育滋润着李清照幼年的心灵,使她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她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直至宋高宗建炎三年赵明诚病故,他们夫妻志同道合,时有诗词唱和,亲密相处近三十年。婚姻美满,墨香芳馥,夫妻含英咀华,怡乐无涯。赵明诚历任地方官,公事之暇,致力金石书画研究,有《金石录》行世,为金石研究者所重视。赵明诚在金石研究上造诣精深,但写词艺术才能,却逊李清照一等。《??记》中载: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可以说陆德夫是慧眼鉴赏,能从数十首词作中辨出佳篇,而这篇《醉花阴》的确是技巧高超,成为宋词中的名篇之一: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全词抒发思念丈夫的深笃感情,虽然没有写离别之苦,相思之情,细寻它每个字都渗透了这一点。最后三句,把她不耐寂寞、玉颜憔悴、怅然若失的情状刻划得十分逼真细腻,堪称警句。“瘦”字则是“词眼”。艺术技巧上,寓情于景,以花比人,无浮薄轻丽之嫌,富温柔蕴藉之美。李清照前期生活在上层社会,优裕、安闲,无虑、无愁;金兵南侵,黄河南北相继沦陷,李清照的生活被打破,她随丈夫迁往江南;赵明诚接受潮州太守任命,赴任途中病故建康, 珍藏的金石书画,散失殆尽,又被诬告有通敌之嫌。李清照从此只身飘泊江南,在杭州、越州、台州和金华一带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惨痛的打击与磨难,一桩接一桩摧残着她。然而,这种磨难与不幸,也锻炼和造就了这位杰出的女词人。对南宋小朝庭不思恢复中原的愤慨,对人民生活苦难的关怀,对家乡故土的怀念,给她的作品注入了更多的社会内容。她这时候的词更加成熟,婉约中常有凝重色彩,纤丽中体现出瘦劲的风格,缠绵中交织深沉的悲思。
抒写不尽的悲痛,驱遣不完的哀怨。开篇十四个叠字,古来今往不知多少鉴赏者发出过赞叹。诗词创作中极忌重言复辞,以免纷沓凝滞而不畅不顺。《文心雕龙·炼字》就说过:“重出者,同字相犯也。”但是,事物总是辩证的,重言复辞运用得当,也有助于情感的抒发。李清照的叠字运用,读起来隐隐地感到有一股气脉流荡胸中,音声纡徐,一咏三叹。似剥茧抽丝,词心与愁心皆相引而弥长,这写法别成一格,极富美感效果。寻觅是写动作,冷清是写环境,凄惨戚是写心情,这样由浅入深地层次递进,文情并茂,描绘了她无法排遣的愁闷。在那极愁闷、极寂寞的环境中,李清照似乎有着超人的艺术感觉。凭仗着这种神奇感觉,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袒露出来。愁苦的心情,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一起床便百无聊赖,恍如有失,希望找到点儿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于是从生活中寻找,到记忆中觅求。而“冷冷清清”点出百寻无获、欲觅不得,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反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身边空空荡荡无人影,脑中恍恍惚惚无声息,这种感受马上转化为“凄凄惨惨戚戚”的凄凉哀怨,进一步流露出她的万端悲绪。
自从战乱发生,自从丈夫病逝,无数不幸遭遇在她心头投下阴郁的暗影,怎奈又偏偏遇上了“乍暖还寒”的天气,单薄的身体实在难以适应,喝了“三杯两盏淡酒”又怎能抵挡得住“晓来风急”呢?借酒浇愁,愁仍难遣。“雁过也”三句打破了孤零死寂,然而却更加引起词人对往事的回忆。因雁到秋天由北而来,作者也由北方避难南方,似乎是“旧时相识”。赵嘏《塞塘》有句曰:“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乡心与雁度浑然为一,李清照与赵嘏相同,抒发出的也正是相似的“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触景生情所引起的心境,这中间包含着多少对丈夫的难忘之爱,对自己身世沦落之悲,对中原沦入敌手之痛。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俯视则满地“堆积”菊花,却无心看花、赏花,更不想摘它。然而,人不去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是惜花将谢的情怀,是人和心都已憔悴、孤独“守着窗儿”,怎能熬到天黑呢?梧桐细雨,似洒不尽的伤心泪。“点点滴滴”不但滴在耳里,而是滴在心头,这岂是一个愁字能够包括得了的?思绪纷繁复杂,妙在不须说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便戛然而止。此处的“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正是表征出李清照善于创造“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笔固知止”的妙境。
这首词情景交融,以情感人。写的日常生活,却是大气色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辞句,体现词家不假雕饰的本色,此正是其传诵至今恒久不衰的原因。总之,词做为中国文学之一种体式,最早起于民间,用之于配乐弹唱,其特征在于通俗。其发展至北宋,受到文人的广泛关注,由模仿,而至创作,从形式至内容,文化含量日益丰富典奥,格调情韵日益圆融华赡。李清照的词作,可为此种典型之例。
作者:
skyhitquan
时间:
2004-4-13 15:58
你写呢D~~~我系度谂~边个会睇~~
作者:
老鼠飞上天
时间:
2004-4-13 17:20
哈哈,是转的啊....我哪有时间写作啊, 忙复习呢. 打算从我们学校南风文学社那边转一些文章过来,提高这个版的文章质量...好东西自然会有人欣赏的.
作者:
大肥
时间:
2004-4-13 17:28
这么长啊 !? 谁还会看下去啊! 你想想我的感受啦!!!
作者:
老鼠飞上天
时间:
2004-4-13 17:30
这都叫长?哼哼...那你给我找短的看看...
作者:
大肥
时间:
2004-4-13 17:32
我对文学没有什么兴趣! 不好意思! 你是知道的 啊!!!! XXXXXXXXXXXXXXXXXX
作者:
老鼠飞上天
时间:
2004-4-13 17:35
这些你可以发信息告诉我...你再灌水我就要删了....
作者:
skyhitquan
时间:
2004-4-13 18:16
大肥边位啊~~
作者:
★靓坤★
时间:
2004-4-13 22:51
??????????????两个人在灌啊~~! 文章在哪来的饿啊??? 等我去那看看还有么好文章
作者:
老鼠飞上天
时间:
2004-4-14 09:37
部分文章来源:小百合 一塌糊涂 水木清华 等BBS.
作者:
★靓坤★
时间:
2004-4-18 18:48
哦 还有啊 你有么好介绍啊 边D论坛有好文章啊??????
作者:
holybody
时间:
2004-6-13 16:07
你好有文化呢~~
作者:
holybody
时间:
2004-6-13 17:51
诗是不错。。。。。 还有吗?给我?????
欢迎光临 心跳的回忆 (http://www.hsr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