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的回忆
标题:
纯属灌水~~~~
[打印本页]
作者:
小银子
时间:
2003-2-11 12:59
标题:
纯属灌水~~~~
我要在十日内有十粒星~~所以希望版主做独眼龙
作者:
小银子
时间:
2003-2-11 13:01
哪我数十声无人反对我就实行了~~
作者:
小银子
时间:
2003-2-11 13:01
1
作者:
小银子
时间:
2003-2-11 13:01
2
作者:
小银子
时间:
2003-2-11 13:02
3
作者:
小银子
时间:
2003-2-11 13:02
4
作者:
小银子
时间:
2003-2-11 13:02
5
作者:
小银子
时间:
2003-2-11 13:02
6
作者:
小银子
时间:
2003-2-11 13:02
7
作者:
小银子
时间:
2003-2-11 13:02
8
作者:
小银子
时间:
2003-2-11 13:03
9
作者:
小银子
时间:
2003-2-11 13:03
10
作者:
明知故犯
时间:
2003-2-11 13:08
呃贴???? 咔咔,而家你都冇嗮星星囖。只有猩猩之嘛
作者:
小银子
时间:
2003-2-11 13:22
1 苏珊.温丝特[美]纽约 1997年 1998年世界摄影大奖赛获奖作品 只要有两个小时不注射海洛因,戈罗瑞娜就会发狂。发狂的戈罗瑞娜看上去很可怕,她会不停的撕扯自己身上的衣服,并在胸前的皮肤上留下斑斑血痕。她嘴里发出野兽一般的声音,扭曲的面孔上涕泪横流,有时还会在垃圾堆里不顾一切地滚来滚去。不难想象,在这种时候,戈罗瑞娜已不是朋友们所熟悉的那个戈罗瑞娜了。
作者:
小银子
时间:
2003-2-11 13:23
2 杰达.杰克本森[美] 1997年 1998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获奖作品 迈克.泰森在拳击场上将对手埃文德.霍利菲尔德的耳朵视为猎物而肆无忌惮地撕咬下一大块,就此泰森再次扩大了知名度。事故发生在1997年6月28日拉斯维加斯举行的一场重量级拳击赛的第三局。泰森受到取消比赛资格、罚款、禁赛等处罚,他还不得不退还3000万美元的酬金。目前霍利菲尔德受损的耳朵已由外形整容师进行了补治。
作者:
小银子
时间:
2003-2-11 13:24
3 罗伯特.杜瓦斯诺[法]巴黎 1953年 前面求职的姑娘正接受“面试”。巨大的失业数字令歌舞厅老板有了挑三拣四的权利。 1953年,著名的摄影家罗伯特.杜瓦斯诺受《摄影记者》杂志之托,拍摄了一组关于巴黎马约尔歌舞厅的专题报道。对于当时生活十分拮据的杜瓦斯诺来说,接受杂志社这个合约意味着经济困难的缓解。但一向以拍摄严肃题材著称的摄影家,却在心理上很难接受以风月场为主题的报道任务。然而,当他深入到马约尔歌舞厅的生活中后,却发现这里也是整个社会的缩影,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也可能代表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当时的马约尔歌舞厅规模很小,只有仅能容纳400人的观众席,它还没有雄心去争取在歌舞演出界名播全球的地位。然而靠着为换一片面包的姑娘们的大胆的裸露表演,马约尔歌舞厅最终声名远扬了。
作者:
明知故犯
时间:
2003-2-11 13:25
图片引起情绪不安,以后唔好再发类似图片囖。。
作者:
小银子
时间:
2003-2-11 13:26
4 维吉 纽约 1945年 “库尔斯,35岁,曾做过管道修理工。他在天堂夜总会扮作舞女跳脱衣舞。这是家专为男同性恋者服务的夜总会。”维吉报道说:“库尔斯因涉嫌在夜总会外向男性伴侣卖淫而被捕。当我前往囚车拍照时,‘她’立刻摆了副明星姿态,并且提醒我发表照片时尺寸最好大一点”。
作者:
小银子
时间:
2003-2-11 13:28
睇来同你讲都是洗气
作者:
明知故犯
时间:
2003-2-11 13:29
我左睇右睇都系觉得有伤风化,我宁愿睇下色情网站好过。。。唉
作者:
小银子
时间:
2003-2-11 13:30
5 维吉 1952年 纽约 往腿上抹金粉准备上场的脱衣舞女对门边那个怒气冲冲的男子无动于衷。斑驳的墙壁和杂乱的物件与前台并没什么共同之处。维吉从不让他的人物从环境中分离出来以简化画面,也从不害怕闪光灯在人物身后留下阴影。他的意思是:“我(摄影师)在,我抓拍。”完全美国式的直率。 20世纪40年代纽约的夜幕中,出没着一位肥胖的摄影师。他穿在身上的服装是昂贵的订制品,但看上去却如同地摊货。他的头发散乱、眼光迷糊——这些都并不妨碍他以比警车还快的速度赶到犯罪现场,拍出世界上最好的凶杀照片。 他的一生都在纪录大都市的夜晚,这是一个与白天截然不同的世界,在黑暗中,一切都以更无耻、更荒唐、丑恶、更肆无忌惮的方式展现出来。而这一切又都暴露在这位摄影师的闪光灯中。这位摄影师便是著名的维吉。 维吉的大部分照片有如棒球棍猛击膝盖一般直接。没有任何东西妨碍你对它们的理解,它们甚至不需要标题。与大多数摄影师不同,维吉拒绝戒律,也没有发展出一套理论。他对技巧是如此漫不经心,以至他的早期杰作曾被指责为潦草马虎。 艺术也未给维吉造成任何麻烦。由于他不懂绘画和雕塑。对艺术史或摄影史所知甚少,他从不费心去考虑与艺术有关的东西。他从他的被摄对象中看不出什么象征意味。他使用相机并非为了去歌颂他所拍摄的人们,他只是为了谋生,一种狭窄但不乏闲适的生活。他所希望的是自由自在地去当维吉:一点名声,一点钱(不用很多),和一些女人。他获得了这一切,并且他还赢得了艺术家的头衔。在他死后,他的招牌常常以“著名维吉的正宗作品”的形式出现于编辑们的广告语里。 当他还很年轻时,维吉便散发出一种中年的气息。他那不安分的黑眼睛略微有点迷糊,长长的卷发缺乏梳理,手里拿着相机,嘴里还叼着抽了半截的雪茄。在冬天,他看起来似平与他皱皱巴巴的衣服融为了一体,而他所有的口袋里都塞满了胶卷、镜头以及各种小仪器。 到30岁时,维吉变得很胖,体形松松垮垮。后来等自己有了钱,他在伦敦找到一个著名裁缝做衣服,并坚持所有部分都做大两英寸。他不喜欢被衣料紧紧贴住的感觉。几小时后,维加穿着有如纽约街头手推车贩卖的衣服高兴地离开了。
作者:
小银子
时间:
2003-2-11 13:32
6 这是一幅令人毛骨惊然的照片。 1972年6月8日,越南战争已接近尾声。久战不胜的美国军队已经变 得歇斯底里,对着平民村庄和赤手空拳的百姓狂轰滥炸。 照片拍摄的是一群孩子被从天而降的燃烧弹吓坏了而四处奔跑的情景, 特别是中间那个小姑娘因为身上的衣服被烧着,不得不赤身露体地在路上奔跑。这个形象十分鲜明地展示了皮肉的痛苦与精神上的极度恐惧。这个形象撕扯着每一个富有正义感、同情心的读者的心。 这幅照片很快就被刊登在美国《纽约时报》的头版上,一下子成了轰 动一时的话题。这幅照片逼真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性,显示了战争对人类灵与肉的深重伤害。美国人早已被这场远离美国而无休止的战争弄得漠然麻木了,但这幅照片重又唤醒了他们的良知,于是一场反战的浪潮重又兴起。 不久,越战宣告结束,人们说,是这幅照片促使越战提前半年结束。 1973年,这幅照片荣获美国普利策奖,同年,在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 赛中又被评为年度最佳照片。 照片中的小姑娘名叫潘金淑,当年9岁。照片成名之后,她成了新闻 摄影跟踪的人物。成年后,她移居美国,被联合国任命为和平大使奔走世界各地,以自己的经历讲述和平的意义。1996年,她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但背部还留有当年烧伤的疤痕。 作者黄功吾是一名战地摄影记者,当年只有22岁。
作者:
小银子
时间:
2003-2-11 13:33
你都是无得救了~~去睇你D咸网吧~
作者:
明知故犯
时间:
2003-2-11 13:34
咸网不同于色情网站,而且区别好大
作者:
小银子
时间:
2003-2-11 13:39
我想只有你先知区地有咩分别啰
欢迎光临 心跳的回忆 (http://www.hsr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